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:“公蚊子不吸血,吸血的都是母蚊子”免息配资平台,事实也确实如此,在自然界中,公蚊子一般偏爱甜甜的东西,比如糖水、花蜜和果汁等等,而母蚊子则总是趁我们不备,一口一个大包,让人不胜其烦。
母蚊子为什么要吸血?
首先我们不要小看蚊子。
蚊子的烦人之处数不胜数,比如叮咬造成的痛痒,还有不绝于耳的嗡嗡声。但这些都不是它的“必杀技”。
蚊子会传染多种疾病,比如登革热、黄热病。
扯远了,我们继续说蚊子吸血。
母蚊子也不是天生就吸血的。只是在交配后,蚊子卵的孵育需要蛋白质,而对蚊子来说最方便的蛋白质获取途径就是鲜血。
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,“怀孕”的母蚊子必须嘬你几口。一般来说,至少要吸血1次才能产卵。
展开剩余79%在你身上吸血,又成天嗡嗡乱叫的蚊子,基本是母蚊子。
公蚊子:不是不想吸,而是吸不了!
一直以来,生物学家们都认为公蚊子只喝糖水,不吸血。
俗话说得好,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这话用在蚊子身上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。
具体而言,成年蚊子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,其中蚊子头部的口器(Proboscis)对蚊子食谱的影响不言而喻。一般而言,雌蚊的口器又尖又长,可以刺穿人或者动物的皮肤然后吸食血液,相比之下,雄蚊的口器则较为短小,无法刺穿皮肤,故而雄蚊也不以血液为食,而是转而通过吸食花蜜,果汁来维生。
那么当血液唾手可得时,公蚊子会吸吗?
对于致倦库蚊的雄蚊而言,答案或许是肯定的。
致倦库蚊隶属于蚊科库蚊属,库蚊和伊蚊、按蚊三属被称为蚊界的三大巨头,其中致倦库蚊作为中国南方最常见的“家蚊”之一,会在每年的3~11月份到各家各户游荡,尤其喜爱在黄昏、夜里出来觅食,大家就算不认得,也大概率被致倦库蚊叮咬过。
根据资料显示,大约20-40%的公蚊子会去吸血。也就是说,对公蚊子们来说,血液和糖水一样都能喝。
不仅如此,研究表明:和母蚊子为了下一代去吸血不同,不管有没有交配,都不影响公蚊子吸血。
那么,代价是什么呢?
两个字:生命。
豁出命来嘬死!
通过实验对比发现,能喝水的蚊子的寿命不到5天,能喝到糖水的公蚊子至多能活40天。
当用血液去喂养雄蚊时,它们的寿命会急剧缩短,通常不到4天,而采用10%蔗糖溶液喂养的雄蚊却可以生存超过一个月。
血液对于雄蚊存在毒性,脊椎动物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分解后会释放出有毒的血红素(毒性在于它可以产生活性氧)。
另外,如果不小心吸到40摄氏度的血液,蚊子会因为遭到热冲击(thermal shock)而有生命危险。
所以高烧病人的血对蚊子来说基本是致命的。
那么,为什么公蚊子吸血后会暴毙,而母蚊子不会呢?
雌蚊子肯定是进化出了某种特殊的机制,可以喝血但是又可以避免受到血液的毒害。蚊子和许多小昆虫的肠子内壁上有一层叫做围食膜的保护膜,而一些能吸血的蚊子,其围食膜具有与其他昆虫不一样的特性,有关研究认为,雌蚊子的围食膜能够挡住血红素和铁,化解血红素分解之后产生的毒性,具体表现为以特殊的方式将血红素聚集为血红素结晶。
蚊子包越大,说明蚊子毒性越强?
并非如此。
蚊子吸血的具体过程是:将刺吸式口器刺进人体皮肤引起损伤,在刺吸血液的同时,蚊子还会向人体内分泌唾液来防止血液堵塞口器,因为它们的唾液中含有能够抑制血管收缩、血液凝结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种化学物质。
这些注入人体内的“蚊子口水”,会引起局部的过敏反应,使免疫细胞聚集,释放组胺和多种细胞因子,这些组胺和细胞因子会使血管扩张、血管通透性增加、局部组织水肿、引起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。
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强弱不同,对蚊子叮咬的反应也不尽相同。因此也许我们应该说蚊子包的大小主要由蚊子受害者的体质决定。
被咬出了红包,就一定是蚊子干的?
这种说法过于绝对。除了蚊子以外,还有很多节肢动物都有吸血的习性,它们都能够通过口器刺破我们的皮肤悄悄吸血,并给我们留下一身红包,例如跳蚤、臭虫、白蛉、蠓等等。
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蠓,它们的个头很小,只有蚊子的几分之一大,常被误认为是“小蚊子”,但是它们“个小嘴更毒”,比起被蚊子叮了的人,蠓的受害者身上的包,往往又痛又痒的感觉更加强烈。有时候北方的朋友去南方旅行,觉得“这里的蚊子比老家的毒”,其实往往是被蠓咬了。
大众·半岛新闻综合自新华网、科普中国、中国疾控中心、澎湃新闻、上观新闻等免息配资平台
发布于:山东省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